不同年龄段学生,近视防控要点!

首页    爱眼护眼    不同年龄段学生,近视防控要点!
近视防控要从小抓起




 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:人们成年后的屈光状态(正视、近视、远视、散光)基本上是由儿童、青少年时期眼的生长发育状况决定的。对于学生近视的防控,家长们千万不能等到孩子视力低于1.0后才去"寻医问药",多年来的科学研究早已表明:依靠"一药、一方、一法、一器"是解决不了学生近视眼问题的,只有依靠"视力健康管理"理念,从"健康教育、监测预警、综合干预、动态管理"四个环节入手,针对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,采取有针对性的主动干预措施,才能出成效。


不同年龄段近视防控要点




1-3岁



视觉发育关键期。在这一阶段家长需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眼睛发育有没有异常,可从双眼的大小、外形、位置、运动、色泽等几个方面进行。正常情况下,宝宝的眼镜晶莹明亮,眼球大小适中。






3-6岁




视觉发育敏感期,是斜视和弱势的高发年龄。3岁视力基本可以达到0.5-0.6;4岁可达0.7-0.8;5岁可达0.7-0.8.

在这一年龄段,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去专业结构进行一次全面视力健康监测,了解双眼视觉功能,才能确保其视力健康,避免错失最佳防控时机。





6岁




远视力基本可以达到0.8—1.0。这一年龄段,家长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科学用眼习惯,特别是握笔读写知识。

家长在假期应给孩子做一次眼屈光发育评估(近视预警)检测,全面了解视力健康状况,针对性地采取科学防控措施,可防止远视储备过早消耗。






7岁




远视力基本可以达到1.0以上。在这年龄段,要当眼镜得到充分的休息,否则会造成远视储备快速消耗,增加发生近视的风险。

家长可以要孩子平时多参加有益于眼肌锻炼的体育运动。也可以进行眼生物和眼生理功能检测,而后针对性地采取康复矫治措施。


10-13岁


近视的快速突增期。家长要注意每季度复查一次视力状况,对于近视年递增度过快的孩子,要采取更为主动的干预措施,防止成为中、高度近视眼。


16-18岁

近视的缓慢增长期。已发展为高度近视眼的孩子,要特别注意预防相关并发症的产生。


  中小学阶段是眼屈光变化的敏感期,绝大部分学生近视眼都是在这个时期内发生、发展的。因此,要想解决好中小学生视力健康问题,就必须从为孩子建立一份完整的《视力健康档案》入手,坚持每年从"视力、屈光、眼生物与眼生理"三个层面进行全面监测,了解孩子现阶段眼屈光发育走势,发现问题,要及时针对性采取科学干预措施,才能维护好学生的视力健康。    





2017年11月2日 10:05
浏览量:0
收藏